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主公开恩 > 第88章 刺史之名

第88章 刺史之名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系统它总想害我 斗罗:开局签到佛祖武魂 西风烈 不是爱情的枪 娱乐从被坑签百场演唱会开始 红月之下 我用挂机游戏修仙 最后先驱者 我只要运动就有技能点 魔法种族大穿越

如此发展下去,再加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意愿,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,不但有了治所,甚至有些刺史开始侵夺太守的权力,从郡县的太守那里捞好处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逐渐成为了太守的顶头上司,有些强势的刺史,虽然无州牧之名,已经有州牧之实,而左右也以“方伯”“牧伯”来称呼刺史。

再后来,就是刘焉建议废除刺史,设立州牧,不管是食邑还是级别都要高于郡守和国相。

州牧相对于刺史来说,是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,又管军,又管民,也管官,自然也是郡守和国相的直接上司。

朝廷于是立了三个州牧:刘焉为益州牧,黄婉为豫州牧,刘虞为幽州牧。

这样设置州牧对于动荡飘摇的东汉末年来说显然是有利有弊的,好处在于这些州牧权利集中,在对付如黄巾军等起义势力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镇压,不会在地方上出现推诿扯皮等不合作的情况,坏处也显而易见,州牧的实力要比郡守大上太多,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场面。

虽然朝廷立的这几个牧没出什么问题,但是此例一开,后来的权臣有样学样,都自领州牧,比如曹操领冀州牧,刘表领荆州牧等等。

在讨伐董卓的时候,正处在官制最为混乱的时期,州牧和刺史并存。刺史虽然强势,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,理论上刺史可以合一州之力而太守只能得到一郡之力的效忠,但是太守对郡县的整合和控制,却是一般的刺史做不到的。

所以具体刺史和太守谁的兵多、谁占上风,并没有一定之规,而完全取决于双方乃至于对中立方的争取和互动。

像渤海太守袁绍,就以郡犯州,吞并了冀州刺史韩馥的地盘。

所以花香所疑虑的是天子给苏琼的这个刺史头衔太虚,不如直接给州牧来的稳妥。

太守和州牧的轶级都有两千石,而刺史只有六百石。

苏琼并不在意这个说法,并州要想整合,并不是靠一个头衔就能做到的,各个郡城惧怕的是拳头,而不是官衔,只要苏琼的拳头够硬,他完全可以像其他诸侯一样自领州牧。

以苏琼现在的实力,攻略并州,必然如风卷残云。

并州一共九郡,分别为“上党郡”“太原郡”“上郡”“西河郡”“五原郡”“云中郡”“定襄郡”“雁门郡”“朔方郡”,苏琼正是处于最南边的上党郡。

被封为晋阳侯的苏琼按道理应该直接迁往太原郡的晋阳城,而且并州的治所就在晋阳,苏琼做刺史上任,从哪个方面考虑都理应到晋阳去。

但如今的晋阳,被太原太守赵夕把持,苏琼想要轻松上任,怕是得费一番周折。【注:赵夕为虚构,丁原死后并州一盘散沙,并无什么有实质权柄人物。】

苏琼先是遣使北上晋阳,他要先探一探赵夕的意思,能用和平手段解决的事情,他尽量不愿大动干戈。

上党和太原相邻,长子到晋阳不过几百里路程,派去的使者快马往返,不出十日,使者便平安返回上党。

使者在见到苏琼后禀报道:“太原太守赵夕对您称赞有加,言并州大小事务理应咸决于公。”

苏琼挑了挑眉问道:“意思是我可以‘鸠占鹊巢’去了?”

使者答:“鲜卑顺沿代郡侵扰并州,赵夕惧怕,不敢胜任。”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一人:让你写日记,你怎么无敌了 悠闲王爷,太子的一生之敌 开局救下溺水诺澜 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三国秘事第二部 我生活在唐朝 重生成为赤爷,开局获得烈咬陆鲨 海贼: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! 魔鬼部队 翻云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