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> 第二十六章:廷推

第二十六章:廷推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快穿之红尘道 钢铁蒸汽与火焰 御前郡主的翻身仗 世子很凶 高四影帝:我靠学习上热搜 玄幻模拟器 互穿之世子他画风不对 万界从成果开始 她的代价 我在玄幻世界冒充天机神算

朱由校让刘侨挑选了几个马术较好的锦衣卫千户陪着自己,认真的练了练马术,进步神速。

朝政方面,魏忠贤抓的人也是越来越多。

东林书院那个地方虽然还没被关,但番子们几乎每天都要登门拜访一下,然后再顺手抓几个叫声最大的回来。

把王在晋抬进内阁以后,后者不负所望,很快在奏疏中提出了第一条建议——针对举人、秀才、贡生出身士子的特权政策改动。

自明初以来,读书人获取功名后,就相当于阶层上的升级,成为和普通百姓截然不同的“上等人”。

他们的特权体现在很多个方面,但最主要的还是免除徭役和赋税,这两点太致命了。

王在晋建议,针对徭役方面,举人、秀才、贡生出身的士子仍可免力役、杂役,但不再免除兵役。

这也就是说,读书人存在会被卫所征为兵丁的可能。

赋税方面,废除全国两京贡生在赋税上的所有特权,秀才出身的士子免税土地仅限五亩,举人出身的士子免税土地改为二十亩。

拥有多余土地的士子,皆需正常交税,而且各省督办司都要陆续成立,不仅监察地方官商勾结,也要督办此事。

由于此事的特殊性,王在晋建议,督办司最好是让锦衣卫负责,隶属于镇抚司。

对这些大胆的提议,朱由校全部准奏。

辽东方面,熊廷弼握着大权,在将辽沈地区的蒙古难民、建州降人彻底清除以后,便下令不再接收降人。

十二月底,熊廷弼的奏疏到了京师,内容是努尔哈赤蠢蠢欲动,后金兵力正在集结,表示会与辽阳城共存亡。

还有张维贤整顿京营,一个多月过去了,也说已经梳理出眉目,过不了多久勇卫营就会建起来。

勇卫营建起来后,就需要一个带兵的人选。

张维贤是不行的,从上次前往京营时表现出的态度来看,虽说他握着京营实权,但似乎却对练兵和出战不是很感冒。

何况,这货现在几十岁的人了,让他披挂上阵,不知道还经不经的起这个折腾。

于是,朱由校就在琢磨其他的人选。

这个人一定要勇猛敢当,忠心不二,并且也要谙熟战阵,善于练兵。

人选朱由校已经选好了,没别人,就是定远戚氏后人,眼下正在家中赋闲的戚金。

想到这里,朱由校心情大好。

现在这个时候,可用的人才还有很多,要是再晚来个几年,那可就很难了。

然而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,很快就被内阁次辅韩鑛所打断。

他手中拿着一份诸臣联名的奏疏,交到了朱由校的眼前。

朱由校皱着眉头打开奏疏,发现是内阁、六部的廷推结果到了。

上次准了方从哲的请辞,首辅之位有缺,内阁、六部经会议后向朱由校推荐了三名继为首辅的人选,按照顺序分别是——叶向高,韩鑛和刘一燝。

想都不用想,这三个都是东林党。

韩鑛是东林党元老,自万历三十六年起便入阁辅政,威望极高,刘一燝虽然也是东林出身,但争议很大。

东林党费尽心机把方从哲从首辅的位子上排挤下去,不是为了让刘一燝捡便宜的,推他上来,多半是凑数的。

最重要的,还是叶向高。

此人是现如今的东林魁首,杨涟言事第一,叶向高威望最隆,前不久魏忠贤掀起大案,针对在京的东林党人,也没想过要直接对付叶向高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奥特,我的怪兽有亿点强 三国:曹魏有仙人 大明:快!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你这是间谍吗?杀敌人也太狠了吧 三国:从穿越获得召唤系统开始 东图易家 我在三国逆转乾坤 大唐:误会了我不是你爹! 始更 我,大明长生者,历经十六帝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